改革攻坚怎样推进?专班组长谈打算

作者: 来源:枣庄政研 2020-04-18 08:49:41

聚力改革 攻坚突破


4月17日,全市“聚力改革攻坚突破”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部分改革攻坚专班组长围绕落实李峰书记讲话要求做了发言,对专班工作具体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以下为会议发言内容摘登,一起来看改革攻坚专班有哪些具体工作。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专班


一、坚持“小切口、大突破”,细化人才政策。


在人才发展上,组织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九大产业绘制人才开发路线图,对发展急需的重点人才,量身制定政策。在人才激励上,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赋予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方面更大的自主权。简化、优化高层次人才招聘程序,在事业编制、配偶调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突出能力、贡献导向,将薪酬水平、创办企业获得股权类现金融资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建立市场化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贷”等金融服务,畅通社会资本与人才项目对接渠道。在人才管理上,建立党管人才工作责任清单,优化招才引智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党委书记人才项目,推动“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


二、把握“攻坚期、窗口期”,强化人才招引。


突出柔性引才,进一步深化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提前谋划高层次人才枣庄行产业专场活动,确保第三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突出产业招才,坚持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引才聚才,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举办“创业枣庄、共赢未来”创业大赛,优化提升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突出平台聚才,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优化考核管理,积极推动“人才飞地”建设,真正让重点平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载体。突出靶向育才,把本硕博尤其是博士作为人才梯队培养的重点,完善青年人才回流机制,探索柔性引进使用博士工作机制,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开展“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招聘活动,大力实施“青年人才优选计划”,面向国内重点院校优选100名左右青年人才。探索吸引市外机关事业单位青年人才回枣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梯度协调、活力迸发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


三、聚焦“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优化人才服务。


组建专业化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提升“枣庄惠才卡”服务事项,明确服务规范和流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就医咨询等政策落实力度。集中推出432套人才公寓,配套完善软环境建设。开发建设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再造人才服务流程,优化、简化各类人才服务事项申请办理手续,实现人才服务“即来即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专班


一、夯实法治护航基础,以“硬指标”增进“软实力”


一是对标对表“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健全完善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体制机制,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营商环境关键指标进入全省前列。二是对标对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明确“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等创建任务,分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99项创建指标,构建系统框架,统筹推动实施。三是对标对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法治环境”,开展“涉企政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等系列专项行动。


二、占领法治环境高地,以“攻坚战”促进“双胜利”


一是聚焦良法善治,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尽快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修订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确保涉企决策合法合规。着力健全企业参与立法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监管制度,坚决防止“问题政策”出台,让法治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效力。二是聚焦平等保护,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开展涉企“三清”专项整治,规范适用强制性措施行为,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适用政策、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让企业生产经营更有安全感。三是聚焦诚信建设,营造务实发展环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企业商务诚信建设,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社会氛围。四是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平安枣庄建设。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持续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加大涉企案件审理执行力度,健全涉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三、凝聚合力攻坚士气,以“铁担当”打造“金招牌”


一要强化法治宣传。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举办优化法治环境大讲堂。组织好“法治先行、优无止境”集中宣传月活动,让法治更加深入人心。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施工队长”“关键少数”,树立“法治是最好政绩”的理念,注重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培养,落实优化法治环境的主体责任,真正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行得稳、做得强。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完善法治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法治枣庄指数结果运用,开展专项督导督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四要强化创新引领。及时总结改革攻坚经验,在法治领域创造更多的“枣庄模式”“枣庄经验”,努力打造法治枣庄建设“金招牌”。


资源环境领域改革攻坚专班


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我市“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供给改革,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精准、高效上下功夫,努力打破过去低效配置方式,把“好钢用到刀刃上”,让“优势资源”涌向“效益高地”。实行“标准地”供给改革,着力“筑好巢引好凤”,用优质、高效服务吸引优质项目集聚,以更便捷的手续、更高的标准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亩均效益”评价,实现按照单位资源产出“论英雄”,通过差别化纳税、用地、用水、用电等政策,推动要素资源良性流动,激励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几项重点工作。一是试点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由市发改部门牵头,5月底前全面启动区域、行业和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工作。以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节能降耗激励和行政执法检查,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空间。二是建立市级能耗、煤耗指标收储制度。由市发改部门牵头,结合能耗效益综合评价结果,统筹收储全市能耗指标,建立指标跨区(市)流动制度,促进资源要素集约、集聚使用,集全市之力保障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三是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坚持“边试点、边推广”,由市工信部门牵头,全面开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税收、用地、销售、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数据的搜集整理, 6月底前完成2019年度数据采集评价,同时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市情况,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差异化政策。薛城区作为试点,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企业的评价工作,其他区(市)启动规下企业评价工作。四是探索推行“标准地”供应。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试点,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围绕“标准地”供应事先评估、事前定标、事中承诺、事后监管等环节,实行“多评合一”,明确土地出让标准,建立完善“标准地”供应制度体系,除负面清单外,相关事项原则上不再开展单独评估或依法依规予以简化。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专班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建立常态化领导指挥体系,成立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实体化运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各部门间协同联动。二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疾控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各区(市)疾控中心年内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依托鲁南大数据中心,加快搭建公共卫生大数据运用平台,建立健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三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推进鲁南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强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力争2-3年全市传染病临床诊疗床位达到400张以上。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优势,深入开展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更好发挥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四是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编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构建政府、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制度,确保“先救治、后收费”,更好地发挥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助托底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攻坚专班


一、突出智能制造,抓实抓好双招双引。1、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聚焦省“十强”产业和我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三年规划为引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招引落地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2、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走出去”“引进来”,云洽谈、云签约,靠大联强、招大引强,积极开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合作,加快引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3、加快建设工业科研平台。广泛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委托、联合攻关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革新工艺、再造流程。4、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紧盯2018以来的招引项目,系统梳理投资完成情况,推动项目落实投资、扩大投资,积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


二、突出智能制造,抓实抓好双千技改工程。1、着力抓好投资529亿元的329项重点技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指导服务,完善要素保障支持,推动现有产业扩能扩产、提档升级。2、绘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作路线图。重点支持规上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端平台开展合作,力争培育储备一批智能化、自动化技改项目。3、加大示范带动力度。在各产业内优选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适时筹备召开全市智能化工业技改现场推进会议,示范推广经验,努力做到实施一项技改再造一个企业、推广一个模式重塑一个产业。4、扎实做好项目包装策划。抢抓国家“新基建”各项政策出台机遇,提前谋划储备一批大型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力争更多智能化技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技改项目库和导向目录。同时,积极争取省里在我市组织召开全省智能化技改现场会,助力我市双千工程推向深入。


三、突出智能制造,抓实抓好园区改革发展。1、鼓励园区以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培育布局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例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要围绕高端化工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化安全监管建设,积极创建智慧园区。滕州经济开发区要围绕智能化机械机床研发和机床生产制造自动化,努力培育出一批高端智能机床生产线,提升研发制造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快速膨胀产业规模。2、充分发挥浙大山东工研院、中建材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攻关,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服务能力提升。各园区要紧密结合主导产业,积极谋求与国内外高端科研平台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新建1-2个产业高端科研平台,塑造产业聚集新优势。3、积极建设园区工业互联网。推广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鼓励支持企业“上云”。发挥腾达5G应用示范作用,推广扩大5G工业领域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突出智能制造,抓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膨胀。1、推动区(市)立足区域实际,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成立工作专班,采用“顶层设计+现场推动”方式,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做优做亮特色优势产业。2、充分发挥“双30”工业企业带动作用。动态调整“双30”工业企业名单,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创新成长型龙头骨干工业企业。3、加力培育“小升规”企业,实施“小升规”目标考核,对“小升规”后备培育库334家企业,“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给予政策扶持,推动更多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4、深化规上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指导各区(市)制定“亩产效益”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


编辑:齐鲁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