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理强生态 安全饮水润民心

滕州全力走好新时代治水惠民之路

作者:李明 李卉 宋世腾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9-04 11:59:00

枣庄新闻网讯 近年来,滕州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聚焦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兴建惠及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推进河湖长制落实,着力提升防洪保安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河库、湖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大兴水利,防洪生态效益有效发挥。该市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8座,系统治理城河、郭河、界河、十字河、北沙河140余千米,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借助截蓄导流工程,在骨干河道建设闸坝26座,蓄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形成了梯级拦蓄、水面连续的景观。其中,近年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全面竣工,实现年调水7000万立方米,极大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去年实施了5大类28项重点水利工程,工程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且首次对界河沿岸25千米进行全线治理,首次在枣庄地区建成钢闸坝,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0余平方千米。

惠及民生,城乡安全供水保障有力。该市围绕乡村振兴,相继实施一系列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共铺设供水主管道1560千米,建成17座加压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26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让农村群众同城市居民一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以马河水库为水源的第一净水厂、木石水厂建成运营,东沙河水厂全面开工,进一步提升了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严加保护荆泉、羊庄地下饮用水源地,建成具备106项化验能力的水质监测站,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建成信息化监控调度中心,加强管网巡查抢修和居民供水服务,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以防为主,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该市坚持“预”字当先、科学调度,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抗旱供水体系,连年夺取防汛抗旱、防御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期间,圆满完成了国家防总、山东防指在马河水库举办的防汛抢险演练;马河水库、虎山水库通过了全省标准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验收;马河水库南北干渠相继实施,形成了48.9千米的灌溉渠道,滋润了滕州北部10万亩农田。

节水优先,国家节水型城市成功创建。该市坚持节水优先,统筹调配地表、地下、客水等水资源,特别是将南水北调沿线范围内的17家工业企业用水全部置换为南水北调水,年置换优质地下水1200万立方米。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取用自来水,置换成“水鹤”取水点再生水和北郊排水站非常规水,年节约优质地下水60余万立方米。2020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系统治理,河湖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该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建立由936名河长、103名湖长组成的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成立河湖长制事务中心,建立完善河长巡河通报、问题线索移交、交办督办、考核奖惩机制。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对马河水库、户主水库的网箱进行清理,加强执法巡查、河道保洁,河库湖水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目前,该市建成3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22万立方米;坚持“清水入河、污水入管”,“共享蓝管”基坑排水综合利用技术在全省推广。此外,北辛干渠智能雨污分流工程首次运用;首次实施的荆河5.4千米管网退河上岸工程,有效解决了污水溢流、河水倒灌问题;王林水库生态修复工程实现蓄水15万立方米,为保障下游国控断面水质达标起到重要作用;城河白龙湾大桥至级西路大桥段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示范河湖,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生态长廊。(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李卉 宋世腾)


编辑:马园亮 责编:贺宝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