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山东工研院一直致力于以“产研、产融、产城”的办院理念,构建源头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等为一体的高效率、高精准的专业服务链——

深化院企合作 助推产业升级

作者:杜慧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06-23 09:47:43

杜慧

近年来,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以“产研、产融、产城”的办院理念,构建源头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等为一体的高效率、高精准的专业服务链,专注高质量科创服务网络与服务区域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技术服务企业转型,积极探索和推动院地、院企高效合作、共赢发展。

科技引领“智造”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针对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问题,浙大山东工研院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与山东智赢门窗系统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研究,达成稳健战略合作,不断推进共建系统门窗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致力打造成山东省技改标杆、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企业。联合实验室以构建门窗系统定制化智能工厂为目标,基于“互联网+”思维,把工厂技术改造提升和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应用智能技术实现从设计、制造、销售、管控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优化与管理,基于BI商务智能及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支撑系统门窗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打造建立市场需求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从生产效能来看,生产线的智能化可使近80%生产流程由机器直接取代人工,每条生产线在节省5倍的人工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至少2倍的产量,实现年产能15万平方米。

基于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山东智赢与浙大山东工研院就新产品、新工艺装备开发及国家门窗检测中心建设等项目达成了深度合作,依托浙大山东工研院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发展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枣庄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筑节能系统门窗先行示范区,成为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学习的样板,共同在枣庄打造中国的高端门窗研发与制造产业基地。

赋能创新

澎湃企业活力

枣矿集团作为枣庄市龙头骨干工业企业之一,旗下诸多实体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在传统煤炭行业中,矿用电机车作为井下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目前矿用电机车基本上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移动电源装置,存在着电池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日常维护复杂、污染环境等诸多弊端。浙大山东工研院新材料(锂电)研究中心涂江平教授团队,针对枣矿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对矿用电机车的电源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基于矿下应用环境,通过锂电池材料配方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等一系列技术研发,攻克了锂电池在矿用电机车上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锂电的安全问题,与枣矿集团联鑫公司合作开发矿用机车锂电池组,取代原有的铅酸电池,极大地提升了煤矿作业效率。目前已在枣矿实现批量应用,作为校企科研合作与技术转化的典型代表,用科技的力量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企业转型,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联鑫公司的转型升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实干更重时效。涂江平教授作为高比能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带头人之一,与精工电子合作,共同成立山东威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该项目填补了山东省固态电池创新的空白,在行业内首次应用多项先进技术,使在干法电极制备工艺、模块化电芯单元集成等工艺技术上都有着巨大创新。以实做优,通过科研成果的输出,帮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固态电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

凝聚科研合力

加速成果落地

为加快将浙江大学优质的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进行转化或产业化,浙江大学智诚计划于2019年强势启动,以浙江大学为人才、科技后盾,浙大山东工研院结合枣庄政企需求,与浙江大学各院系组建了科技转化联盟,借助第一线教授团队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与枣庄企业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产业与科研成果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落地转化,达成“科技促进产业发展”。

浙大山东工研院在积极践行智诚系列计划中,深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走访调研,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医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共组织举办了50余次产学研对接活动,走访企业300余人次,通过教授进企业、企业进学校、专业技术培训与报告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结合政企多方需求,拓展创新服务边界,提供多方资源助推新兴产业快速落地孵化;开展系列专业讲座,协助转型企业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前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助力企业在技术、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助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协助企业顺利开展企业转型、技术升级,标志着浙大山东工研院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走出了符合枣庄“胃口”的新路子。未来,浙大山东工研院将继续在重大项目研发、高端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搭建新平台,聚焦改革攻坚突破,全力以赴助力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为枣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再作新贡献。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