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山亭区农科驿站惠农扶贫纪实

作者:刘豹 孙海锋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08-18 14:53:45

记者 刘豹 通讯员 孙海锋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关键还要领着农民赚;依靠农科驿站,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近年来,山亭区积极放大农科驿站为民服务效能,探索打造出集人才引进、技术推广、成果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电商营销、合作社建设、金融服务“八位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用科技助农增收致富,切实打通了科技惠农“最后一公里”。

做给农民看

让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棵葡萄只留两个结果枝,长到1.7米左右要掐尖,结果的时候每枝只保留2-3个果芽,其余全掐掉……”这是春剪时期,科技特派员、山亭区农业局副局长周常勇在山亭区北庄镇洪门葡萄村为果农讲解“小龙干”技术要领的一幕。

建立农科驿站,让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才沉到基层、留在田间,从而让科技转化有了落脚点。“像这样的现场教学培训,我们区里不定期举办,来上课的老师有省农科院和市农业局的专家,还有本地的科技特派员,教学内容都是结合当季农民种植需求。”山亭区科技局副局长孙彦华介绍说。2019年以来,全区农科驿站开展技术培训46场,培训1280余人。

除了为农户开展现场培训外,山亭区还通过网上课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推进农户与省市级专家、科技特派员的联系,同时该区还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十余家涉农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培育挖掘土专家、田秀才,从而起到带动产业发展、培养乡土人才的目的。

带着农民干

让种地更容易

在山亭区龙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内,一箱箱装好的西红柿苗排列整齐,整装待发,几辆卡车在棚外等待提苗。合作社负责人袁权说,“每次发货,我们都安排技术员跟车现场指导、授课。”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96户,土地总面积1050亩,是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西红柿工厂化育苗基地。通过农科驿站服务点,为周边企业、合作社及农户提供种苗繁育、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指导等工作,辐射带动周边乡镇600余户群众发展大棚果、菜生产。

“要让农户了解怎么种植更科学更省时省力,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打药,怎样物理防治。”袁权介绍说。合作社牵头建设的农科驿站上接科研院所和农科专家,下接种植大户和扶贫农民,提供多方位技术指导。几年来,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十余个、新设施设备5项、新药品5种,累计服务农户2000余户,土地达5000余亩。

山亭区还建立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科技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科技特派员管理体制。区财政统筹资金保障区、镇、村三级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补贴,切实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蹲得住,安心开展工作。为加强日常督导和年度绩效评价,该区还不定期进行排查,对不达标的农科驿站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优秀的农科驿站和部分建在贫困村的农科驿站提供资金支持,共拨付扶持资金55000元。

帮着农民赚

让科技成为扶贫“点金术”

为做好“科技+扶贫”文章,山亭区先后引导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农科驿站34家,其中建在贫困村的21家。去年,该区将8个市级贫困村纳入科技特派员全覆盖范围,目前全区10个镇街104个省定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水泉镇棠梨峪村是远近闻名的火樱桃种植专业村,也是全区104个省定贫困村之一。由于早期的栽培设备比较简陋,品种单一,该村农科驿站科技特派员李开峰积极引进大樱桃优质苗木进行示范、繁育和推广。据李开峰介绍,原先老旧樱桃树每亩地可产700公斤,而栽植新品种后每亩可产1600公斤,产量翻了一番。同时,他还为全村脱贫不脱政策的贫困户提供苗木、饼肥、小型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手把手教种植户大樱桃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控措施。

依靠科技,打好脱贫攻坚战。该区为每个农科驿站下设扶贫帮包任务,每个驿站帮扶1-3个贫困村,提供培训、苗木、物资支持,助力全区脱贫攻坚。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养,采取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为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问题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