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努力 只为让您更满意

——我市“满意枣庄”创建工作综述

作者:姜爱民 刘勇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2-14 08:47:40

过去的一年,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的绿地公园多了起来,“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口袋公园满足了城区人们对休憩环境和健身娱乐的需求;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枣庄蓝”经常刷屏朋友圈;看病就医更便捷了,“一次挂号管三天”“帮办陪送访”的惠民举措既省时省钱、又暖心舒心;见警率越来越高,走在街上不时就会看到闪烁的警灯和巡逻的民警,满满的安全感瞬间涌上心头……这些都是“满意枣庄”创建给群众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去年以来,在全市部署开展“满意枣庄”创建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专班,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整改问题,限时反馈回访,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居住环境更美丽

“妈妈,你看,那只鸭子多好看呀,和爷爷家养的不一样。”在薛城区龙潭公园玩耍的希希惊喜地指着一只正在水中嬉戏的鸭子说。希希的妈妈李女士拍照发了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据山东省环科院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青头潜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是近年来首次在枣庄观测到的。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空气、水、道路、绿化等方面问题,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的宜居家园。坚持精准治污、协同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改善8.9%;优良率66.3%,比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242天,比2021年增加6天。坚持“三水”统筹共治,辖区内国省控断面水体优良率达100%。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累计投入6.04亿元,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7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363公里、路面改善工程582公里、村道安防工程10公里,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安全。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公园游园24处、“口袋公园”109个、城区绿化节点118个、城区生态街巷100条、城市绿道106.16公里。着力破解停车难问题,开放143家党政机关单位6235个停车位,施划(复新)机动车停车位2.4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6万个。下大气力解决住房办证等领域热点问题,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80余个,21万户群众直接办理不动产权证,“交房即交证”基本实现常态化。

社会治安更稳定

2022年12月1日,山亭区山城街道居民马大爷将感谢信和锦旗送到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分局民警殷宪哲的手中。据悉,在疫情防控期间,马大爷老伴突发急病,负责马大爷片区的民警殷宪哲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送马大爷老伴到医院就医,跑前跑后帮助办理入院手续,还自掏腰包给病人买饭、买营养品,直到病人痊愈出院。

全市公安系统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优化执法、服务群众方面探索创新,出台“抗疫情、促稳定、保民生、护发展”12项措施,推行窗口“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户籍+”一窗通办、车辆检验检测“交钥匙”等便民举措;建立市局、分(市)局、基层所队三级民意访查体系,深入一线、全民走访、重点回访,收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5.4万件。深化“百日行动”“打盗抢、反电诈、保民安”等专项行动,建立“小案侦防”“勘侦一体”等机制,重拳打击盗抢骗、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破获侵财小案数、追赃挽损数同比分别上升61.3%、43.6%。完善立体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警网联治”,建设便民警务站63个, 日均投入1500余名巡逻警力屯警街面,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9%,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6.2%、13.5%。

看病就医更便捷

“昨天下午到医院比较晚,化验结果没出来就到下班的时间了,今天拿了报告来复诊,直接就可以到诊室找大夫,不需要再挂号了,真是又省钱又方便,为医院的这个好政策点赞。”在市中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王先生高兴地说。

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广泛推行“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举措,市民反复挂号问题得到解决,全年累计为9万余名复诊患者免收挂号费75万余元。创新“帮办陪送访”全流程服务,实现患者进院有人帮、住院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有效缓解了焦虑情绪,全年累计服务245万人次。开设院长热线和“扫码吐槽”,全天候听取群众对市、区两级医院的意见建议,全年共1281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优化门诊慢性病管理服务,在全市建立29家门诊慢性病管理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从申报到鉴定、诊疗、缴费、取药等“一站式”服务,切实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快捷就医。

文体活动更丰富

“现在这个公园环境多漂亮,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孩子们还能学到历史文化知识。听老人说,这里以前是医院,抗日战争的时候还收留过川军伤员,后来就荒废了,直到2015年才重新修缮恢复了原貌。”在滕州市弘道公园晨练的王宝宽老先生正向同伴讲述着这个公园的前世今生。

围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以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润心 满意枣庄”创建工程,建筑总面积25.3万平方米的新城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启用,汇聚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枣庄文化新地标;加快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新建成15家城市书房;上线“枣庄市文旅电子地图”,涵盖文旅活动场所2671个,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更加便捷高效。着力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50万元,新建或改造200个村居、2处体育公园、20公里全民健身骑行道等一大批体育场地设施,建成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上线“全域电子健身地图”,发放16万份“枣庄市文体生活地图”,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创办“枣运动 枣健康”全民健身品牌,开展“悦跑星期六 满意新枣庄”路跑活动150场,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健身赛事100余场,群众参与热情明显提升。

教育服务更优化

“这几年,我们台儿庄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不仅学校越来越多,教学质量也上来了,特别是课后延时服务对像我这样经常加班、不能及时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来说就是‘及时雨’,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家住台儿庄区运河街道的李女士在谈及家乡变化时这样说道。

我市紧盯让适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目标,牢牢兜住“控辍保学”底线,推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学段覆盖,共资助学生13万人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一人一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网课关爱和指导,协调保障学生网课电视、手机、流量等,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围绕破解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探索开展“课后延时、营养餐配送、晚间研修室开放、假期学校公共资源共享”等四项服务,解决部分家庭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惠及学生37万人。优化上下学接送服务,定制公交线路57条、周末班车115辆,教育便民更有“温度”。推广“枣庄市教育意见建议一码直达”,群众扫码反映问题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学校第一时间整改、区(市)回访整改效果、市级抽查整改情况,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帮扶更暖心

“多亏了镇里及时给俺送来了救命钱,不然俺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了,谢谢你们!”家住峄城区底阁镇河北村的刘大娘紧握着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刘大娘家庭遇到重大变故,老伴突发中风瘫痪在床上,闺女儿子也都身患疾病,没有赡养能力,家里的天瞬间塌了,镇民政办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刘大娘送来了大病临时救助金2000元,并为刘大娘申请了低保救助,为这一家人送来了寒冬中的温暖。

2022年,我市围绕提升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成效,创新“早发现、早响应、早服务”工作机制,上线“枣救助”便民服务程序,实现助困、助业、助残、助老等8类专项帮扶政策扫码即知,社会救助申请扫码办理。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帮扶2.5万名城乡困难人员上岗就业。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免审即享”,实现“零跑腿”。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53处,为43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333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我市“枣救助”服务品牌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优秀社会救助品牌。(记者 姜爱民 通讯员 刘勇

编辑:高海翔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