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禁毒防艾 健康生活

作者:谢慧 来源:薛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6-27 09:06:30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议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及宣传毒品问题。

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毒品和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远离毒品,远离艾滋病,过健康生活。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分类

毒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毒品,如鸦片、吗啡、海洛因等:一类是新型合成毒品,常见有冰毒,摇头丸,麻古、k粉,咖啡因,芬太尼等。新型毒品的隐蔽性更强,容易伪装成饮料(奶茶、咖啡、阿拉伯茶、神仙水、开心水、止咳水)、饼干、巧克力、糖果、果冻电子烟、笑气,聪明药、浴盐、小树枝、邮票等各种花样,改头换面、层出不穷,它们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

三、新型毒品对健康的危害

1.对身体的毒性作用。吸食新型毒品可以快速使人精神兴奋、狂躁,产生幻觉、麻醉,自控力下降等,引发性冲动、毒驾、飙车、伤人甚至杀人、自杀等。

2.出现戒断反应。这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3.导致精神障碍与变态。新型毒品由于快速直接的神经大脑刺激,更容易导致焦虑躁狂、抑郁偏执、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因此其成瘾性实际更强。

4.导致感染性疾病。新型毒品引发的即刻性冲动极容易导致无保护(不戴安全套)的异性乃至同性性行为,造成梅毒、艾滋病、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的感染。

四、吸毒与艾滋病感染的关系

1.毒品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滥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成瘾者多数通过肌肉或皮下静脉注射毒品,常聚集在一起共用针具,易经血液传播艾滋病。

2.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滥用以后会增强性欲,人体在毒性作用下处于极度兴奋、纵欲和放松状态,自我约束力下降,减弱性克制力并导致精神恍惚,导致多性伴、不戴安全套等危险性行为发生,因此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吸食毒品还会使吸毒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促进艾滋病病情发展。

五、青少年如何拒绝毒品?

青少年对毒品的预防意识十分薄弱,是一个易感高发人群。已染毒的青少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无知而造成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馈赠”;二是不盲目追赶时髦;三是积极掌握防毒知识;四是交友要慎重;五是不要轻信他人;六是远离易染毒场所。

六、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要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青年学生距离艾滋病并不遥远,我国每年新报告3000多例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感染,尤其是男性同性性行为。

2.要采取防护措施。要掌握艾滋病预防技能,如佩戴安全套、自我检测操作药物预防服务的获取等。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途径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发生性行为,要佩戴安全套进行防护。

3.要及时阻断和检测。发生高危行为后要及时寻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人员的专业帮助,根据需要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药物阻断感染。

4.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要了解性伴的艾滋病检测结果,针对性伴不同的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5.避免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个人防护能力减弱,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

6.避免滥用助性剂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不仅会使健康受损,还易导致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七、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异性性乱者;2.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者;3.静脉注射吸毒者;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侣;5.父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儿童;6.血友病患者;7.输入或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者。

八、大众如何预防艾滋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7种:

1.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或使用血制品。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6.使用避孕套是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7.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薛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谢慧)

编辑:孙奥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