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花开满城芳

——台儿庄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纪实

作者:梁鸿雁 贾礼章 侯东东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9-22 08:47:25

仲秋时节,走进台儿庄古城的非遗文化街区,可以看到很多具有当地特色寓意的文化转化创新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古城内的胡家大院扎染体验馆一直在挖掘保护传承利用非遗资源,在产品、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而类似扎染这种传统非遗手工艺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越来越受年轻一代的喜爱,胡家大院成为游客们追寻传统文化以及研学旅行团队的打卡胜地。

近年来,台儿庄区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加快推进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走出了一条“政府提供保障、创新催生产业、市场培育业态、融合激发活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荣获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称号,获评“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新华社《半月谈》称台儿庄为“遗产保护示范之城”。

复活一座古城:

传承、保护、创新一体发展

台儿庄古城重建不是“寻风”拾人牙慧,也不是“跟风”东施效颦,而是依托历史遗址并根据遗存史料修旧如旧,把台儿庄特有的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等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之中,遵循“留古、复古、承古、用古”的原则,对被战火毁坏的建筑按照“原空间、原尺度、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进行复建,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基调上复活起来,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成为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实施非遗数字再现工程,实现了传承、保护、创新一体发展。

围绕“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三大主线,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立台儿庄古城“梦的礼物”文创品牌,推出近百个系列、数百种文创产品的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

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推出“赏夜景、看演出、品美食、坐游船”夜游体验产品。2021年,台儿庄古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创建一个园区:

打造宜游宜业新格局

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按照“持续壮大传统文旅产业和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明确了“一园四区六大产业”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

优化布局,让功能拓展景区。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园区发展规划,打造四大功能分区:古城核心区,占地2平方公里,以文化体验、休闲消费和非遗展示为主,打造中华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战主题,占地1平方公里,集台儿庄大战文化的收藏、研究、纪念和产业开发功能为一体,改造提升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建成大战全景画馆和战地记者馆,打造国际知名二战主题纪念公园。文化产业聚集区,占地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产业,推动建设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创客空间、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湿地休闲度假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双龙湖湿地观鸟园、欢乐颂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打造高端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立足文创,让产业串珠成链。

放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聚集效应,厚植文化旅游产业“链主”企业发展土壤,培育带动会议会展、影视传媒、文化创意、版权贸易、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等新业态集群式发展。目前园区入驻企业600余家,其中文化类企业400余家,占比66%;园区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其中文化产业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占比82%;“1+N”产业融合发展,既把主产业培大育强,又带动链内其他产业互促共生。

和合共生,让业态形成生态。

以文旅产业为龙头带动,园区内其他优势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相互配套、业态互补。会议会展产业,先后引进赛事、会议、写生团1100余个,培育枣庄市文博会、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等特色展会品牌20余个。影视产业,园区入驻影视演艺公司20余家,被山东省影视文化学会评为“山东四大影视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已吸纳150家文创企业入驻,连续四年举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累计开发产品400余种,形成了研发、展示、销售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信息技术产业,建成“创客空间”文化产业园创业孵化器,入驻27家信息服务与软件外包企业;研发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吸引400余家电商加盟。教育培训产业,枣庄职业学院落户台儿庄,与山东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70多所院校达成合作写生实训协议,开发多条精品研学路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2020年12月,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围绕一条运河:

擦亮文旅交融新品牌

近年来,中央连续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台儿庄区抢抓机遇,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文旅融合新发展格局。

台儿庄区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总抓手,第一时间完成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策划及概念性规划,以打造“枣庄市沿运文旅发展新轴线、大运河城市文旅会客厅”为总体目标,突出“两核一带”即大运河文旅小镇、台儿庄古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构建“台儿庄古城--大运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旅小镇(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及文旅功能拓展区)--微山湖”区域联动的“一城一河一区一镇一湖”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谋划了一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推进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台儿庄梦幻冰雪世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台儿庄大战旧址修缮保护工程,积极筹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纪念馆,打造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窗口。加快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国家级运河风景旅游大道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文旅交通体系。

树立品牌引领发展理念,借助“好客山东”“鲁风运河”等省级旅游品牌营销经验,挖掘台儿庄文化内涵,在央视多个频道黄金时段及全国百家地方电视台进行文化旅游形象广告投放,同时探索建立台儿庄古城自媒体矩阵平台,形成了强大传播力,成功叫响台儿庄文旅品牌。联合功夫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以台儿庄大运河文化为核心打造大运河超级IP,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以超级IP开发为突破口,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促经济繁荣。

“非遗+旅游”:

融入现代元素,开发文创产品

近年来,台儿庄区把打造“山东手造”品牌作为推动文化“两创”重要抓手,对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两创”破壁出圈,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台儿庄区积极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依托5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鼓励各类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在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和文化内涵,激发旅游新活力的同时也让非遗手艺人尝到创新的甜头。

大力支持非遗工坊的建设,出台管理办法支持辖区非遗工坊申报创建市、区两级非遗工坊。目前有市级非遗工坊4家、区级非遗工坊16家。组织非遗工坊参加各类宣传展示活动,组织非遗工坊带头人参加技能大赛,不断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在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文创旅游商品展等展销活动上,来自泥沟镇的青花布、运河街道的运河烙画等传统技艺类非遗产品受到了众多人的青睐。

借助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契机,鼓励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元素,做到与时俱进,跨界融合。以泥沟青花布印染、台儿庄蚕丝被制作技艺、运河木偶竹猴等为代表的多种手造工艺品,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热销产品,带动当地手艺人致富。

创新发展思路,不断研发新产品、挖掘新资源、开拓新市场,推进非遗工坊提档升级,将手造工艺转化为爆款产品。鲁南兰祺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以往大多用于贴窗花、鞋样等,通过指导传承人不断创新理念,将剪纸艺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大胆融入现代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吸引不少剪纸爱好者前来相邀学习观摩。

随着近年来沉浸式旅游和体验式旅游市场火爆,台儿庄区还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景区、进校园,设计推出巧手剪纸、陶艺制作等特色体验项目,在保护传承中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记者 梁鸿雁 通讯员 贾礼章 侯东东

编辑:刘福龙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