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芝:抗美援朝中的司号员

作者:孔浩 姬开富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8-01 09:16:25

峄城区榴园镇朱村89岁的张玉芝老人珍藏着一个黄铜的号嘴,经常拿出来擦拭。老人说,这是他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过的,每次看到它,耳边总会响起嘹亮的军号声,总会想起那些和他一起打过仗的战友们。

张玉芝1934年出生于榴园镇朱村,原名张玉智,儿时因为家里穷,与父母一起从老家逃荒到了古邵镇刘汪村居住。朝鲜战争爆发后,张玉芝和众多的年轻人一样,积极报名参军,准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于1953年初从刘汪村入伍。当年村里就他一人验上兵。“当时我们披红戴花,峄县县长还为我牵着马,老百姓吹着喇叭号子送行,感到非常光荣。”谈起入伍时的情景,张玉芝老人依然记忆犹新,并颇为激动。坐上火车,张玉芝和战友们到了黑龙江,被编进六三四团二营七连任战士,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他们跨过鸭绿江,开始入朝作战。

因为个子小,机智灵活,张玉芝先是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〇二师六〇五团一营部担任通信兵,后来又到了六〇五团高射机枪连任通信兵。没多久,在跟着团政委担任警卫员期间,被临时任命为司号员。“那是在1953年的朝鲜夏季反击作战期间,也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的最后一次战斗轿岩山战斗时期,因为阵地上没有水喝,首长派我背着方形汽油桶改装的水桶下山背水。”张玉芝说,阵地距离河边有好几里路,他躲避敌人的轰炸和枪击,终于将水背到了阵地。首长看他背得吃力,就派身边四川籍王姓司号员前去迎接,结果司号员被敌人呼啸而来的炮弹击中,英勇牺牲。首长遂临阵任命张玉芝接过王姓司号员的军号,成为了一名司号员。

7月27日停战后,张玉芝被派到了师部学习吹号,号谱等对于不识字的他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张玉芝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摸索吹号窍门,没多久就掌握了冲锋、集合、防空等多种“号语”及吹号技巧。在担任司号员期间,张玉芝的身上除了带着一个军号外,还带着单管、双管的信号枪,每天跟在团政委身边,随时听从首长的指挥,利用军号和信号枪“发号施令”。张玉芝老人拿出一本红色封皮上印着和平鸽的《战地生活》日记本,记者看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号谱。他说:“俗话说‘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由此可见司号员的作用有多大。战斗中每次冲锋司号员都得跑在最前面,站在最高处吹号,因此也非常危险。”张玉芝说,因为自己军号吹得好,后来他还曾做过军号老师,教过三批共20多名司号员,至今许多号谱都还记得。说话间,张玉芝老人哼唱起了号谱,虽然声音不大,但节奏明快,铿锵有力。

从朝鲜回国后,张玉芝先后在青岛守备区守二团一营部任司号员,在〇四三九部队二大队队部任电话员,1957年退伍。回到刘汪村后曾参加了伊家河、运河的开挖工作,两年多后枣庄煤矿招工,干了四年多时间的采煤工。再后来支持农业建设,他回到了老家朱村务农,并曾参加娘娘坟、贾泉、龙泉庄等水库的开挖,负责吹号指挥。多年前家里的承包山上栽了三百多棵石榴树,张玉芝老人还自己摸索学会了剪枝、嫁接等技术。作为村里在党年龄最长的老党员,张玉芝按时交纳党费,认真学习党的精神,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记者 孔浩 通讯员 姬开富)

编辑:刘福龙 责编:刘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