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上谈兵,您选对方法了吗?

作者:胡晶 来源:枣庄市立医院 2023-10-24 08:58:30

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比例超过一半,6-17岁和6岁以下的孩子超重肥胖率达到了19%和10.4%。以往除了用肉眼看,有哪些指标能判断一个人究竟是胖还是瘦呢?大家都会想到体重指数(BMI)我国的标准是BMI≥28kg/m2称之为肥胖,24-28kg/m2之间称为超重,18.5-24.0kg/m2之间称为正常。然而,判断一个人胖不胖,仅凭测量BMI就够了吗?

“NO!”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大,但肚子尤其大,看起来也不是瘦子的样子,这样算肥胖吗?除了周围型肥胖,依据脂肪堆积的部位,肥胖症还包括中心型肥胖。我国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腹围≥85cm。除了腰围的测量,人体测量指标还包括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体形指数、肥胖指数等。

最开始进行内脏脂肪(VAT)测量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但进行CT检查受检者有辐射暴露,而MRI扫描时间长,二者价格均较昂贵,在临床进行大规模推广受限。超声检查完全无辐射,但超声检查因检查者的技术变异较大。在健身房或某宝搜索的进行脂肪测定的仪器通常是使用BIA法进行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DUALSCAN内脏脂肪监测仪也是通过BIA法识别VAT和SAT,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快速,数据可信度较高,和常规进行CT测量相关性良好。

相比于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更容易被忽视,但由于内脏脂肪的大量堆积,腹型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2019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心脏代谢风险内脏肥胖代谢组推荐把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作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与内脏脂肪组织和异位脂肪过多密切相关的代谢异常与疾病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疾病、肿瘤、骨量减少等。这些结果可能与内脏脂肪组织和异位脂肪过度堆积有关,而与BMI估计的总脂肪无关。

肥胖的发病率已经攀升至一个警钟长鸣的时刻,进行肥胖的筛查和治疗刻不容缓。在关注体重和皮下脂肪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内脏脂肪的增多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因此,除了BMI,腰围等提示腹型肥胖的指标也需要引起重视。内脏脂肪的分布在性别、年龄、各BMI之中的分布不均,单纯凭借BMI并不能得出内脏脂肪指标,仅仅关注BMI会忽视腹型肥胖的发生,无法识别出这些代谢风险增高的群体。

现在咱们枣庄就有专业的团队等待胖友们前来检测内脏脂肪啦,地址:枣庄市立医院本部新门诊楼三楼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要知道,健康不仅是皮下脂肪达标,内脏脂肪也要达标哦。

(枣庄市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胡晶)

编辑:高海翔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