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高新区不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在蓄积发展势能的同时,瞄准长三角产业转移窗口——

推进高端制造大招商

作者:王兆虎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01-15 17:15:55

枣庄高新区坚持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交大智邦落地生根,中国中铁、中国建材、华润集团、吉利控股、天能集团、航天科工、山能集团、浪潮集团、人民电器、欣旺达等500强企业投资落户,成为高端制造业投资宝地。相继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新的发展势能不断“蓄积”。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签约项目110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22.7%,完成落地开工44个,长三角项目占比25%。

筑牢先导产业基础“招得来”

枣庄高新区充分锁定长三角龙头优质产能,做实高新区优势先导产业,打好产业承接基底,以大幅扩张中下游核心产能为突破点,加大产业招商承接力度,成链条、成体系嫁接优势产业。

以固态锂电池为研发方向,枣庄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再到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产业链。依托奚东智慧出行新能源项目,吸引了一批长三角锂电配套和终端应用产业,总投资50亿元吉利欣旺达混动力电池、人民电器双创园、江苏金翌年产50万辆新能源电动摩托车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包含锂电池电芯生产、电动三(四)轮车制造、汽车混动力电池生产供应等多种业态,加速构建了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的产业共同体。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为CB计划认可实验室,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初露峥嵘。

与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联系,以光电材料、光通信、光电器件为主攻方向,紧盯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组建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与苏州昆山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内光电企业与产业上下游、研发机构密切衔接,在高铁专用贯通地线、通信信号专用光电缆等领域保持全国前列,在军工、信息、智能电网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推动智光通信、睿诺光电、神舟光电、赛富乐斯、科锐思等项目规模发展,启动智东光电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延伸光电元器件、激光、半导体芯片等周边产品,做大做强光纤光缆产业链,做精做优光电显示产业链,全力打造“纤芯网屏端”全光电网完整产业链。

依托枣庄高新区鲁南大数据中心,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增长极,成功赋能全省第一家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瞄准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优势领域,理清工程机械、数字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环保装备等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智能制造产业链招商图谱,对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绍兴”两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城市群。依托深兰科技将人工智能融入智能制造,抓好互联网小镇、润东产业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转变。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接得下”

枣庄高新区前瞻布局产业发展地图,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用活用好枣庄高新区上海、杭州两大“飞地”科创中心,逐步与长三角连骨搭筋,搭上区域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深入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一规划、一园区、一政策、一基金、一机制”等“五个一”工作部署,编制《枣庄高新区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规划》,打造以锂电产业为核心,以光电、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1+4+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有机融合,推动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产业布局,实行错位发展,以产业突破带动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

同时积极探索科学、有序、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路,沿光明路两侧滚动发展,专门规划建设张范节点产城融合示范区29.5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占比达到48%,为承接长三角产业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上海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对标雄安新区进行前瞻规划设计,确定了“一核双心、一廊一带多片区”总体空间设计理念,着力打造京沪高铁沿线上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智慧产业新城。

全面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建立健全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与沿海地区各类园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形式共建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活动,定期举办长三角合作发展论坛。成立长三角高端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工作专班,派驻专业团队常驻上海、杭州等地,辐射长三角26个主要城市,精准对接长三角产业资源,搭建跨省联动对接服务站。

培植企业膨胀升级“留得住”

高新区坚持用“至臻、至诚”的理念培植产业链,按照“招来留住、引来干好”的服务理念,营造“上下向着项目推,内外围着项目转”的良好氛围。

通过内部盘活土地资源,实现了产业资源的盘活联动,采用政府引导、资源统筹供给的方式,强化土地供给,累计清理“僵尸企业”41家,盘活收储再利用低效土地4500余亩,为孵化平台、产业园区提供充实的土地保障。规划了仁东、紫东、鸿东、智东及医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总计超50万平方米,对口落地新兴产业。坚持“经济共享”的理念,鼓励企业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建成九洲双创科技园、汇蓝创展产业园等高标准双创楼宇,总计超30万平方米,为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打下了可靠的平台基础。

围绕高端产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构建以浙大山东工研院为龙头的“1+N”创新创业共同体,组建涵盖先进制造、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的11个研究中心,形成“研究中心—实验室—科技型孵化企业—产业化公司”运营模式。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多种形式战略合作关系,加快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双创型人才团队向高新区集聚。

充分发挥凤鸣基金小镇平台优势,积极整合融资平台、盘活有效资产、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股权、动产、知识产权、仓单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完善基金管理机制。全力争创国家普惠金融示范区,吸引80余家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落户,基金管理规模达160亿元;园区内共注册公司500余家,注册总规模达181亿元,累计股权投资达9.77亿元,资本运作能力不断提升;解决就业3000余人,年纳税额5000万元以上,成为枣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记者 王兆虎

编辑:马园亮 责编:侯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