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泥土的芬芳

——记市派山亭区西集镇东河岔村第一书记孙敏

作者:刘明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7-08 09:25:59

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在基层一线,孙敏用实际行动实现身份的转换。驻村2年多,她与村干部一道,埋头苦干,抓党建、谋发展,抓治理、优环境,通过两年的努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成功脱贫。

2019年5月底,在市财政局工作的孙敏被组织选派到山亭区西集镇东河岔村担任第一书记。东河岔村位于西集镇政府东部,和凫城镇接壤,由东河岔、大、小龙沃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2193人。入村伊始,她面临的情况是:村民增收途径单一,村里的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我来的时候村里只有一条破损的水泥路,其它都是土路,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左右。”孙敏对记者说。

为尽快了解和掌握村情民意,孙敏首先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在多次的交流中,她发现东河岔村党组织开展活动不多且缺乏吸引力和约束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脱贫致富带头人。为此,孙敏把抓党建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她和村“两委”成员严格贯彻落实“28日主题党日”学习、村“两委”干部执勤坐班等制度,并通过举办“第一书记讲党课”等不同形式,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生活。她还多次组织党员代表、村干部到先进村学习党建和村庄治理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升了村两委成员及党员的能力水平。通过抓党建带队伍,发展年轻党员,使村“两委”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得到改善,战斗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组织软弱涣散局面得到全面改善。

“孙书记,其他村都户户通水泥路了,俺村还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你能先帮俺村修修村路吧?”这是孙敏驻村第一天入户走访时听到的一句话。在随后召开的党员学习会上,老党员们说得最多的也是这句话。修路,已成为东河岔村村民当前的所期所盼。

为改善村里落后破败的基础设施,孙敏积极向市财政局党组汇报,争取派驻单位的全力支持,并跑前跑后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她的努力下,当年就为村里硬化道路1.6万平方米。去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又分期实施村内剩余道路硬化工程。如今,东河岔村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孙敏还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对村内实施了美化、绿化;新建青龙绿道2公里,打通了2000多平方米的环村路,争取专项资金新建一处全市最大的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的村级休闲文化广场。

硬件设施提升了,但村民精神生活却比较单调。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孙敏针对村民需求,连续两年邀请市书法家和摄影师现场为村民免费写春联、照全家福;针对部分花椒种植户反映的花椒病虫害问题,及时联系林业专家现场指导花椒种植及管理技术;邀请爱心企业为村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近2万元的课外必读篇目;邀请银行志愿者到村开展“爱心筑梦飞翔”志愿活动,为20名留守儿童赠送了篮球、台灯、书包等爱心物品,为脱贫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辅导;还协调争取健身器材1套6件安装在文化广场上,方便村民健身。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孙敏按照西集镇统一部署,组织村“两委”开展了“三资”清理,当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多元,她还积极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原有山之源花椒合作社的基础上,明确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老百姓种植、收购花椒提供便利,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开辟了新路子。通过项目带动,精准扶贫,去年该村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使东河岔村旧貌换新颜。去年,该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并荣获“市级森林村居”荣誉称号。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这句话孙敏经常说。驻村2年多,她认真履职尽责,结合村情民意,以点滴行动和付出解决群众最基础却是最迫切的需要,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群众的认可。(记者 刘明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