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同育”绘就新画卷

——滕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作者:李明 田璐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1-09 20:22:27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田璐

近年来,滕州市坚持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全域统筹、全域治理、全域突破、全域提升,因地制宜、一体推进,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当下,该市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农村环境干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乡村田野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幅农业兴旺、农村宜居、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注重产业融合  提升“产业美”

过去,张汪镇大宗村走的是靠传统产业致富的路子,产业结构资源型依赖偏重、市场竞争比较优势降低、企业成长速度减缓……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村庄发展潜伏的危机,也敏锐意识到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谋划培植元宝枫生态健康产业,闯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富民强村新途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该市注重培育农村“新动能”,依托恒仁工贸、盈泰食品等龙头企业,外引内育、招大引强,加快构建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划定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1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奠定了粮食增产的基础。依托滕州良好的产业基础,做优“滕字号”农产品,形成了马铃薯、绿萝卜、元宝枫、酥梨等差异化发展的生态农业板块。坚持“一产基础,接二连三”,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拓展产业形态,持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丰谷云农、中华枫树博览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引领带动周边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挣。

注重生态宜居  彰显“环境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市投入3.44亿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644个,突出节点、全域推进,集中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精品村、示范片区,实现农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突出抓好交通要道两侧、乡村集市、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清洁整治,敢于向侵占公共空间行为“亮剑”,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延伸。加快推进通户道路、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村净、水清、景美的乡村环境,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注重乡村文明  厚植“风尚美”

该市加强文化供给,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创新推进孔子学堂与农家书屋共建工程,深入实施薛国故城城墙抢救性保护、龙泉塔修缮保护等33项文保工程,加强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壮大美丽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工程,推出柴胡店梨花节、龙阳镇樱桃采摘节、木石镇油菜花节、官桥镇银杏音乐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乡村文旅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化文明实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组建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市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5%。

注重人才聚集  打造“生活美”

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该市多措并举“育人才”,依托农业院校、示范园区等实训基地,重点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全面落实职业农民职称、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评审等政策,激励广大乡土人才扎根民间、服务乡村。因能而异“用人才”,鼓励种植养殖能手、经营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开办企业、创建合作社等方式,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实现由富余劳力向“职业农民”转变。推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不拘一格引人才,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回村任职,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组织开展多层次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全方位搭建“院地”合作桥梁,推动农业新产品、新技术迅速转化和运用。

注重党建引领  塑造“和谐美”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该市选优育强村书记,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对“守摊型”、不作为、慢作为和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作用发挥不好的村书记坚决调整,有效激发队伍活力。夯实集体经济基础,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户)+专业市场”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实施集体经济“破五进十”行动,设立扶持引导资金300万元,将优质项目入库跟踪管理,解决村级发展资金难题。强化激励保障,推行村书记专业化管理,连续两年从优秀村书记中招聘镇街事业编制人员,定期评选“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全面激发了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