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山东4人分别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作者: 来源:海报新闻 2024-09-29 21:39:47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将于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根据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

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女,巴西)“友谊勋章”。

授予王小谟、赵忠贤“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塔吉克族)“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田华(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晋藩、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路生梅(女)“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这是自2019年以来我国第三次授予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后,建党、建军“逢五、逢十”周年也有类似活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颁发“七一勋章”,在建军90周年、95周年颁发“八一勋章”,分别象征党和人民军队的最高荣誉。2018年之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也被陆续授予“友谊勋章”。再加上记载国家勋章获得者名录及其事迹、贡献的功勋簿。“五章一簿”组成我国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主干。

【了解“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友谊勋章”以金色、蓝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万年青、牡丹、玉璧、兰草等元素,整体使用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象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友谊长存,祝愿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五星、天安门、牡丹、旗帜、光芒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花卉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致敬!山东4人分别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山东籍的李振声、黄宗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许振超、张晋藩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躬耕农业 持之以恒——“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

与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院士

李振声,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振声于1931年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区南谢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的李振声,与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振声带领课题组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并迅速推广,其中仅“小偃6号”就累计推广1.5亿亩,增产80亿斤,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同时,还在世界上首创了一套全新的育种方法——小麦缺体回交法,大大地缩短了杂交育种时间。由于小偃系列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在黄淮流域冬麦区广泛种植。一时间,“要吃面,种小偃”的民谣广为流传。

年逾九旬,已不能亲自去田间地头,但李振声依然心系科研。他经常向学生了解远缘杂交小麦育种最新进展、“滨海草带”建设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李振声十分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这句话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育种工作的写照。

浴血奋战 屡建奇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

从荣成乡村走出的战斗英雄

黄宗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1931年8月,黄宗德出生在荣成市寻山街道万石耩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1年,由于家里人多粮少,10岁的黄宗德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因为年纪太小,干不了力气活,黄宗德只能干打驴草、放牛这样的小工活,每年的工钱只有“一双布鞋、二尺粗布和五升玉米”。

当时的荣成,已被日军侵占,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荣成人民奋起抗击日寇,年幼的黄宗德也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因为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注意,黄宗德经常为党组织到附近村庄传递情报。

1948年10月,17岁的黄宗德入伍投身革命,成为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军旅生涯中,黄宗德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他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1986年12月,黄宗德离休。和牺牲的战友们一样,这位战斗英雄从不畏战怕战,却一直期盼着和平,更珍视现在的和平。离休后的黄宗德离职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担任休养所党委副书记,协助休养所工作。几十年来,黄宗德走进部队、学校、工厂、党政机关、社区街道等,开展报告近百场。他希望人们能铭记历史,立足当下,心怀未来。

苦练绝活 争创一流——“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

九破世界纪录的金牌工人

装卸效率是衡量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不断提升装卸效率的路上,“金牌工人”许振超起到重要作用。

多年来,许振超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填补技术空白,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许振超是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面对各种难题,他苦练本领,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

2003年4月,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带领团队以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

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港口工人,就要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劳动者。”许振超说。

深耕法史 立德育人——“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晋藩

永不自满的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

张晋藩1930年7月生,烟台龙口人,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深耕法史,著书立说,让中国在世界法制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了自己的声音。他严谨治学,开风气之先,为发展中国法制史载欣载奔。他兼容并包,立德育人,推动中国法制史学科桃李满天下。70多年里,他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

治学生涯中,张晋藩不断开风气之先,让中国法律史学走向世界。他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展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面貌。

他出版60余部专著、主编20余部中国法制史教材,培养了我国第一届法制史专业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毕业生。

张晋藩坚守“不自满、不偷懒”的座右铭,专心治学,著作等身。他心系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11月,张晋藩决定向烟台大学法学院捐资100万元,设立专门阅览室,并通过中华书局、法律出版社等,向烟台大学法学院捐赠了数批珍贵法学图书。该阅览室2021年底落成,烟台大学法学院将其命名为“张晋藩阅览室”,以表达对张晋藩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2023年5月13日,“张晋藩阅览室”正式揭牌启用。在祝贺视频中,张晋藩深情回忆了先父“一旦行有余力,为家乡捐资助学”的心愿,并表示今后会继续支持阅览室建设,使阅览室能够在新时代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

如今,这位94岁的老人仍然坚持给每年新入校的博士生上课,并亲自带博士生。从1984年招收第一位博士生,至今40年,摩顶放踵培养人才,从未间断。

(海报新闻编辑巩小龙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大众新闻客户端等)

编辑:魏松 责编: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