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动力

——市生态环境局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综述

作者:梁鸿雁 李潇璐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8-05 15:33:12

2021年6月29日,薛城化工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中队正式挂牌成立,在全市首创组建化工园区环保执法队伍,为打通精准助企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环境治理能力“全新一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战略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作为、靠前履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聚力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枣庄工业更强、产业更兴贡献环保力量。

健全制度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为此,我市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专班制度,始终坚持最高站位、最严标准、最强措施、最大力度、最硬作风,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调治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手软、不松劲,坚决向各类环境突出问题“亮剑”“开刀”。

近期,市委、市政府建立了“1+8”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制度体系,重点聚焦八大领域,部署八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环保驻区督导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逐步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2020年,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打赢了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8场标志性战役,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取得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发展夯实环境基础。

202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来开展工作,紧盯重点问题,补齐工作短板,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1至5月份,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出现不同程度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8.2%,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7个国控断面中有1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6个达到Ⅲ类水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这一系列耀眼的数字,彰显枣庄绿色发展的成果。

深化“四减四增” 助力绿色发展

结构变“轻”,模式变“绿”,环境才能变“美”。

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枣庄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持之以恒“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四上四压”,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减少14.4%、15.3%、31.9%、36.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四新”“四化”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6+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品牌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能源使用转型加速。印发《枣庄市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总体方案(2019-2020年)》,新压减焦炭产能200万吨,将全市煤炭消费当量控制在1896万吨以内;严格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加快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集中式光伏、风能、生物质、余热余能发电规模占比从2015年不足4%提高到2020年的16.6%。

交通运输方式有效改善。突出“公转铁”重点工程,全市铁路专用线年运输大宗货物1600余万吨,建成十里泉发电厂铁路专用线及八一水煤浆热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路;2020年新增出租车及公交车使用新能源比例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路域扬尘和污染负荷。

农业生产集约安全。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11.64%;开展农用薄膜清理专项行动,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回收率达90.86%,农业污染强度进一步降低。

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服务企业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将服务融入环境监管之中,边监管边服务,既做铁面无私的“执法者”,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又做温情脉脉的“服务员”,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环保督察和整改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依法监管,严禁环保“一刀切”,坚决杜绝“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建立正面清单,服务“六稳六保”。建立枣庄市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市、区(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环保管理水平先进、环境信用评价良好、资源要素产出高的企业列入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开。目前,已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重点项目等8类、17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对此类企业以在线监控监管为主,做到无事不扰。

开展“四进”帮扶,精准助力企业发展。先后选派政治素质高的7名业务骨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一线查摆问题,助力企业补齐环境污染治理短板,助力地方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推行“环保管家”托管服务,推动形成园区托管、企业托管、监测运维托管、环保技术服务托管模式,共帮扶企业375家,提出企业优化治理方案119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84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不罚和免罚清单。构建“一站式”办事平台,累计梳理出289项权力事项,全部列出具体服务事项、办事要件和办事流程,方便企业办理。同时,积极出台“不罚”和“轻罚”文件,对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10种情形,明确不予处罚,指导企业主动改正,提升治污能力和水平。(记者 梁鸿雁 实习记者 李潇璐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