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黄河大合唱”的山东乐章

作者: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021-08-03 08:59:14

  □ 本报记者 王建 赵丰 孙源泽 陈晓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部署,山东坚持立足山东、跳出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自身、协同推进,按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搭建“四梁八柱”,谋划500多个重大事项和项目

  7月20日,淄博高新区智能微系统产业基地现场,淄博市宣布集中开工45个项目,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这座黄河岸边的重工业城市,正在一步步从“老”破题,向“新”出发。

  山东科学谋划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工程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3月,《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印发,生态、水利、文化等9个专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

  推进规划落实,山东在省市县三级均成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起省市县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省发展改革委蓝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副处长张军鹏介绍,目前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落实措施构建完毕。

  项目是落实规划的核心抓手。山东谋划了黄河口国家公园、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潍柴配套产业园等500多个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今年,山东推动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十个方面的39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万亿元。

  协同推进治理,签署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百里东平湖景好。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东平湖生态功能举足轻重,但曾一度破坏严重。经大力集中治理,如今的东平湖让人眼前一亮。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长江流域相比,其流域地理生态环境局限性更大。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山东大学生态学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仁卿认为,山东处于黄河下游,在水资源方面受到上游制约,在水污染方面也会受到上中游的影响,增加了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难度。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5月中旬,山东省与河南省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最高资金规模1亿元。

  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也将破题。10月底前,山东将全面完成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每个断面年度补偿资金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

  生态保护贵在久久为功。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以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恢复,实施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治理、河湖生态连通、生态补水等工程,促进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针对生态廊道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山东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总投资427亿元的93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目前,山东黄河段绿化面积21.6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共促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102个跨省合作事项

  盛夏时节,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大道正有序建设。黄河大道全长21.8公里,建成后将把济南黄河南北两岸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着眼于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山东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山东主动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科教文卫等7大领域,谋划了102个跨省合作事项,有序推进对接落实。

  4月23日,山港陆海国际物流(郑州)有限公司揭牌,这是山东港口集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山东港口集团已开辟内陆港19个,联通内陆港35个,海铁联运班列达72条。

  与此同时,鲁豫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带、黄河流域数字产业示范区、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等一批重大合作事项正加快落地。为携手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山东正在与沿黄省区积极谋划建立黄河流域要素资源共同市场。

  一曲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高质量发展“黄河大合唱”,正在奏响。

  (□参与采写 代玲玲 王健)


编辑:齐鲁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