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软环境” 铸就发展“硬实力”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作者:刘豹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7-06 15:54:50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亮丽名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也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为助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精准服务“6+3”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双全双百”等活动,努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等工作成效显著。

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3月2日,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围绕审批再提速、消除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优化营商环境、顶格协调、提级办理等方面,制定20条“新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印发政务公开目标任务清单、优化营商环境动态任务清单等,建立重点项目专员推进机制和领导帮扶帮包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政法、工信、行政审批、金融等部门及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结合各自工作,围绕20条“新政”,又出台或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或指导意见。

一张小小的复印件,是群众对窗口服务最直观的感受,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政务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政务服务脚步,按照“一单覆盖、一门办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一体联动”工作要求,创新审批服务模式,给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更多便利。截至今年一季度,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2801张,五区一市高新区全面启动新增30个行业的综合许可审批发证工作,全市“一证一业”改革工作实现50个行业全覆盖,为全省第五个实现全域覆盖的地市。

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释放巨大“法治红利”,正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全市全面开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进程中,政法机关结合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充分发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作用,把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密切与企业关系,坚决遏制滥用执法司法权力,权钱交易等现象。

作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利益共同体,金融部门围绕“6+3”现代体系建设,出台了金融支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22条指导意见,支持商业银行探索符合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需求的授信准入、风险评级、审查批准和贷后管理制度模式,提高市场主体信贷管理水平。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将市场主体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发挥纳税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去年以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方式,累计为382家企业发放贷款51.75亿元。

此外,滕州市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力推企业开办实现“一套手续、一个地点、一个工作日”;薛城区建立“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新服务模式;山亭区在全市率先开启“电子亮证”新模式,实现市场准入、社会事务、投资建设、农业事务业务领域全覆盖;市中区开辟涉企绿色通道,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和电子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引、案件查询等服务;峄城区企业开办做到了0.5个工作日办结,“政银合作”服务模式入选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成功案例;台儿庄区积极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创新监管方式;枣庄高新区组建全职帮办代办专员和兼职帮办代办队伍,提供穿透式“一对一”全程贴心帮办代办服务,在全市率先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

同时,为帮助企业破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堵点痛点,我市还搭建了市“企呼枣(早)应、接诉即办”综合指挥平台,全市所有企业(含已签约即将落地企业)如有政策咨询、服务求助、意见建议等诉求,均可通过平台反映,平台扎口受理企业各类咨询、求助、建议、投诉、举报类诉求,并建立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闭环运行的工作机制,做到企业诉求“统一受理、统一服务、统一督办、统一回访”,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记者 刘豹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