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枣庄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作者:王兆虎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2-08 10:02:28

鲁南中心县委在高桥镇驻地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枣庄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分属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和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国共合作局面形成之后,苏鲁豫皖边区各地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成立中共徐东南区委、徐西北区委、永城工委、徐东北区委。其中徐东北区以枣庄地区为中心,又称鲁南区。在这一地区先后建有鲁南中心县委、峄县县委、枣庄矿区党委、滕县特支、滕峄边县委和临郯县委等组织。

1937年10月,鲁南中心县委在枣庄建立,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委员何一萍任中心县委书记,丛衍瑞任组织委员,宋子成任宣传委员,李微冬、纪华、李韶九、陶洪瀛、朱道南、梁度世、张鸿仪等先后任委员。鲁南中心县委下辖临沂县委、峄县县委、枣庄矿区党委、枣庄矿区区委、费县高桥区委、临城区委、临郊费峰四县边联县委、滕县特支、滕峄边县委和临郯县委等党组织。1938年,鲁南中心县委共有党员800多名。鲁南中心县委成立后,采用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一方面在矿区工人、教育界和青年学生中大力发展党员,另一方面积极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恢复组织关系,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1938年3月18日,枣庄失陷。就在日军侵占枣庄的前一天,鲁南中心县委机关和枣庄部分抗日武装,掩护着一部分枣庄逃难群众向鲁南山区转移。4月初,鲁南中心县委到达高桥、大炉一带,受到万春圃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月底,何一萍来到高桥,向宋子成传达了特委指示:准备组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调何一萍去义勇总队任政治委员,鲁南中心县委书记由宋子成接任。后来,鉴于义勇总队需要大批干部,中心县委除留少数人在高桥工作外,绝大多数人都到义勇总队工作。

鲁南中心县委机关抵达高桥后,首先对山区基层党组织进行充实、调整和加强。另外,从高桥到大炉、北庄、徐庄一带,特委还开辟了中心县委与义勇总队保持联系的交通线。后来这条交通线成为中共山东分局与华中交通线的一部分。1938年8月,特委书记郭子化调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5月,由中共山东省委改称)任统战部长,鲁南中心县委书记宋子成调边区省委组织部任组织科长。鲁南中心县委奉命撤销,县委其他人员转移到大炉、车辋一带,继续从事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37年8月,共产党员渠玉柏、李乐平先后出狱返回故乡滕县,与滕县地下党员李景黄、刘炳文、王右池等取得联系,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其后成立“滕县农民抗日协会”,李子成为会长。11月,滕县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派张学周去泰安,通过燕遇明找到共产党员夏辅仁、张北华,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取得联系。12月,王见新(化名孙俊才)以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到滕县,了解滕县党组织的情况,根据省委的指示留滕工作,与滕县党组织负责人一起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创建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

1938年4月,王见新到徐州与郭子化取得联系。郭子化即随王见新到滕县善堌检阅了滕县抗日武装,并帮助建立了中共滕县特支,王见新任书记,李乐平、王右池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从此滕县党组织隶属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 

1938年7月,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批准,中共滕峄边县委在滕东徐庄成立,李乐平任书记,周南任组织部长,杨继元任宣传部长。同年9月,李乐平调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任政治委员,该县委撤销。

1938年4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王永福到临(沂)郯(城)费(县)峄(县)边区,以车辋为中心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大炉、城后等支部。6月,建立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王永福任书记,万国华、宋宜安、刘清如、杜季伟等为委员。

1938年8月,遵照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指示,边区特委决定重建峄县县委(亦称峄南县委),于化琪任书记,邵循政、岳俊卿、王子刚、刘亦夫等任委员。月底,于化琪调边联县委工作,纪华接任县委书记。到1939年初,峄县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先后建立了第一、二、五、六区委和棠阴、阴平两个特支,党员已达数百人,并秘密掌握了部分武装。1939年初,棠阴、阴平称东区区委,沙沟、张阿一带称西区区委,同年秋合并为峄县四区区委。

1938年12月,为开辟沛膝边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建立中共沛(县)滕(县)边县委,主传珍任书记,周牧九(周鼎勋)任组织部长,沈惠民任宣传部长,郑安良任社会部长,张用沛任民运部长,张新华任军事部长。该县委隶属丰(县)沛(县)鱼(台)中心县委领导。

(图文均为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记者 王兆虎 整理)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