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共枣庄市委关于制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李峰

作者: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12-30 09:11:13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枣庄市委关于制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聚力“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推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制定好“十四五”规划,谋划好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高度重视建议稿起草工作。去年5月,就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今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枣庄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张宏伟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于玉、孙起生、朱国伟同志担任副组长,市委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同时组织力量成立文件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我和张宏伟同志多次听取建议稿起草工作情况汇报,并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孙起生同志多次与起草组一起研究起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其他市级领导同志认真谋划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结合分管工作提出了建议。

起草过程中,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发展成就总结和“十四五”基本思路谋划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汇总“十三五”以来各方面、各领域的工作成绩以及“十四五”时期工作谋划。开展“枣庄十四五、请您来建言”活动,通过在《枣庄日报》客户端开设留言板、在《枣庄快报》设立专版、开通电子邮箱等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收集整理意见建议100多条。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会、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等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事关枣庄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分专题到区(市)、部门、乡村和企业调研,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建议稿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

起草组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学习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分析研判枣庄面临的形势、机遇、挑战和问题,充分研究吸收各方面意见,对建议稿反复进行讨论修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起草组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对照全会精神逐条进行修改提升,孙起生同志听取起草情况汇报。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结束后,起草组又结合省委全会精神对建议稿进行修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起草组根据会议研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印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成员,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部分老同志,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及市管企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等,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市委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建议稿深入分析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科学描绘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蓝图,目标思路清晰,任务部署明确,政策措施精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有利于凝聚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阔步迈向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康庄大道。

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创新驱动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数字时代机遇、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善民生等方面。起草组认真梳理、逐条分析,能吸收的全部吸收,对建议稿增写、删减、修改220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建议296条。有些比较具体的意见建议,放在编制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中考虑。

建议稿起草期间,市委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市政府召开4次会议,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建议稿起草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12月10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审议,形成了提请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远景,对“十四五”时期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

在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上级精神与枣庄实际相结合,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又深入分析我市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在吃透上情、把握市情的基础上谋篇布局,确保符合中央精神、契合枣庄实际、顺合人民意愿、贴合发展形势。二是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又在此基础上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由近及远、近远结合,从而保持发展的连续性、渐进性和可预期性。三是坚持全面规划与重点部署相结合,既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进行总体安排,又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把握数字时代机遇等作出重点部署。四是坚持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相结合,既做好与“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举措的有机衔接,坚定不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改革赋能促转型”,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五是坚持高瞻远瞩与务实管用相结合,既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谋划大思路、明确大方向,又站在实践的角度作出部署,提出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措施。

建议稿包括三大板块,分为12个部分、48条。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定位,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第二板块为分论,分别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0个部分,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挖掘内需潜力、发展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文化繁荣发展、加快绿色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主要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开拓奋进合力、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些工作要求和具体举措。这里,就其中七个方面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为之努力奋斗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枣庄理应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有所贡献。省委提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现代化强省要靠现代化强市来支撑,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的思维、确立“强”的目标、干出“强”的业绩。为此,起草组把枣庄未来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去谋划,放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去审视,围绕“国家和省里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应当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综合考虑当前实际和未来潜力,经过反复斟酌、反复调整,建议稿提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

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实现强市目标,既要直面差距、敢于担当、奋起直追,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敢于跳起来摘桃子,与快者赛跑、与强者比拼。近年来,全市上下人心思上、求变求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速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早干枣好、实干兴枣”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后劲。只要我们咬定发展不松劲,坚持既定思路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广泛的共识,也是未来枣庄发展的首要任务、唯一选择。为此,建议稿将“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写入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并不是盲目追求GDP,更不要带血的GDP,必须坚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稿围绕“十四五”时期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提出了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市、运河文化带生态宜居市、鲁南门户枢纽市、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发展定位,部署了10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些是工作的具体抓手,是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强调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都把“创新”放在了首位来强调。对枣庄而言,城市强不强,关键看创新强不强,高质量发展怎么样,关键看创新怎么样。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攻克了一批技术难关、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活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的力量,更加需要发挥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议稿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第二板块第一部分阐述,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引领作用,提出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揽子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科技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紧跟市场脉搏,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真正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新动能、主引擎。

第三,关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兴则枣庄兴,产业强则枣庄强。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挺起了枣庄发展的坚实脊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都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重点部署,对标中央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委明确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结合枣庄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建议稿对我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调整,提出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6”就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3”就是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基于有利于“十四五”时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优化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考虑。像新材料,除了光纤产业正向着构建全光网产业链迈进外,正凯新材料、正威华能新材料、北玻院复合材料等项目正在加速成长,新材料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像新能源,我市已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构建了完整产业链,同时也在探索培育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发电等,新能源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像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市还引进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带来了硅基辐射探测器、生物识别芯片等相关产业,都是引领支撑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新增的“3”,涵盖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聚焦资源禀赋、基于比较优势而确定的特色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上述这些产业在枣庄具有良好的基础,也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要持续用力、做大做强,构筑起枣庄发展的硬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产业强市,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产业平均用力,必须要扭住突破点、抓住关键点、以点带面。对枣庄而言,抓产业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制造业,抓制造业必须抓智能制造,这是方向、是大势,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后劲。今年市委提出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现在看,不仅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厂,还集聚了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被纳入省“雁阵型”集群,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成为枣庄产业新亮点,点亮“枣庄智造”新名片。既然走对了路子,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为此,建议稿提出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发展定位,延续了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政策导向。下步,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导先进制造业落地智能化项目,推动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制造业强势崛起助推现代化强市建设。

第四,关于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对枣庄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关键在于找准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我市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厚实,鲁南门户的区位优势和公铁水联运的交通优势明显,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有基础、有信心、有责任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畅通双循环作出枣庄贡献。建议稿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从推动消费提档升级、扩大精准有效投资等方面详细阐述。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我们既要瞄准需求端,更要发力供给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抢占国内市场先机,更好地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议稿提出深入实施品牌强市、质量强市战略,有利于我们开拓国内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这两年,我市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但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量不大、在全省占比不高,对外开放不足依然是发展的短板。为此,建议稿提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明确了申建枣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等具体措施,努力打造“双循环”全省示范试点、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第五,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是山东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说,乡村振兴干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成色和质量。枣庄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理应走在前列,率先趟出一条路子来。建议稿围绕“农业怎么干、乡村怎么建”,提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体现鲁南地域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作出安排,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我市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之后怎么干?下步重点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建议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安排,提出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保持脱贫群众就业长期稳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措施,努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六,关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民生改善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老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事情做起,尽心尽力补齐民生短板,尽职尽责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们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议稿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民生举措。比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建议稿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比如,学前教育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建议稿提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比如,社会保障关系到千家万户,建议稿提出实施全民参保扩面计划,等等。这些举措将给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老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惠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把利民实事一件一件办好,把便民承诺一条一条兑现,让老百姓上学更方便、就业不用愁、看病有保障、养老更舒心,奔向更高质量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第七,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议稿提出推进平安枣庄建设,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同志们,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